在教育的道路上:爱心、暖心、创新和坚守同行
每当晨曦微露走进校园,看到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我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教师这份事业的神圣与美好。我办公室的书柜里,躺着一堆红色绒面的荣誉证书,站着几个低调的玻璃奖杯和工艺品,包括四个让我引以为傲的宝贝,无声地诉说着我教书育人的二十九个春秋岁月。
“以爱为灯,照亮求知之路”
我的第一件宝贝: “江南大学2003~2004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它让我想起尘封已久的2004年的春天的一件小事。一个学生想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但他的C语言编程掌握得不太好,不知他父亲从哪儿得到了我的手机号,打电话希望我有偿辅导。我拒绝了“有偿”,接受了“辅导”。每周我会到当时的梅园校区辅导学生两次,每次45分钟。一学期结束,学生的家长给学院打电话表扬我,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我很高兴,但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能取得进步,我更觉得特别自豪。那年我荣获了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这小小的荣誉在我心里的份量是沉甸甸的,它让我明白了爱心是教育的基石,让我深知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可以点亮学生心中小小的灯,而这盏灯可以照亮他们求知的路。
“以心传心,静待桃李芬芳”
我的第二件宝贝是:2013届研究生毕业时送我的一艘“一帆风顺”工艺帆船。这让我想起了小秦,她是我培养的70多名研究生中的一个。2019年12月下旬一个阴冷的冬天的傍晚,一个背着与当时不相称的旧书包、手脸冻得发红的小姑娘出现在我办公室,交谈中得知她来自内蒙古,一直毅力顽强地求学。2020年7月,她已经被博士录取了,但她几次打电话哭着跟我说她不想读博了,因为她读不懂我给她的文献,她担心如果读博怕博士毕不了业。我耐心劝导她不要轻易放弃读博的机会,我想帮她到达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她英文底子不是很好,我帮她修改英文论文,一字一句,修改到凌晨2、3点是常事;她性子比较急,收到退稿邮件就情绪低落,我总是耐心地引导她正确看待。2024年3月底她在法国公派留学期间被病毒感染了,我生怕她有什么闪失,催促她到医院或看视频学刮痧自救,她在微信中写道:“谢谢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本来在外生病很难受沮丧,现在莫名很温暖”。如今的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个普普通通的“一帆风顺”,让我深悟到以心传心,静静等待桃李芬芳的幸福。
“创新为帆,奋力破浪前行”
我的第三件宝贝是:江南大学“2021至善优秀教材奖”奖杯。2010年我校在全国首批设置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但因为全国也是第一次设置该专业,当时面临无教材、无实验设备等难题,本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实验室建设等都要从零开始,没有老师愿意接这门课。我默默地啃起了这块硬骨头,没有教材,我从零开始,以自己前期承担的几项射频识别技术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心得,以及承担过《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密码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对多学科知识的把握,构架课程结构的逻辑;从为数不多的国内外中英文文献中一点一滴地搜寻散落的知识点,2011年开始编写课程讲义和实验内容,2013年该课程首次开课。经过近七年无数个台灯下的日日夜夜,反复修改课程讲义和在课堂中教学试用,迎来了主编教材《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的出版。这本教材,这个朴实的玻璃奖杯,让我体会到“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是我奋力破浪、不断前行的船帆。
“坚守为楫,稳步护舵远航”
我的第四件宝贝是:江南大学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本科招生办公室党支部颁发的“立德树人守初心,躬耕笃行撷芬芳”写真像,上面写着“感谢您为江南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2015年10月至2024年6月,我前后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和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坚守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一线近十年。2024年6月在我离开教务处时,教务处专门为我编辑了“与你在一起的这十年…”短视频,视频以“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豪情满环、永远坦坦荡荡,加油!”开头,真的让我热泪盈眶。
这十年,我和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的同事们一道,潜心研究和推动全校的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专业认证、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奖培育、教师发展、本科教育审核评估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例,2020年我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2021年我牵头制定了我校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为解决师资问题,组建了由50多个不同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江南大学新时代劳动教育联合教研室,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和集体备课,并多次受邀在高等教育博览会等全国性会议上作劳动教育主题报告。这个写真像,让我懂得“坚守“的深层次的含义,它鞭策着我以“坚守”的心态在管理工作的征途中奋楫前行,做好教育教学的服务者。
三尺讲台系国运,如何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修行。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当我选择教育这份事业时,就选择了一条永不停歇的成长之路。
我时常想起陶行知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二十九载杏坛耕耘,青丝渐染霜华,但学生们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足以慰藉我所有的辛劳。我愿继续努力做一个教育的传播者、追光者和发光者,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暖心温暖心房、用创新启迪智慧、用坚守诠释担当,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